GPS北斗車輛管理加快研制體積小、功耗低、多用途的民用終端,“應用是北斗系統建設的生命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冉承其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我們有把握,也有信心建立一個非常好用的系統,接下來的關鍵就是做好系統的應用和推廣,”,北京是北斗技術和系統研發的發源地,也是北斗系統應用的標桿城市,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孔磊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在電商物流領域,北京已有1500輛物流車輛、2萬名物流配送員安裝配備了基于北斗的電子商務智能車載和手持終端,提高了顧客購物體驗感,在智能交通領域,北京市3.35萬輛出租車均已安裝應用北斗車載設備,占全市出租車總量的50%,同時,北京小米手機的主要型號均支持北斗定位功能。
要鼓勵北斗與新技術融合創新,突破北斗導航與5G、衛星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等領域及終端的融合應用技術,推進北斗衛星導航高精度增強系統與國家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遙感信息的疊加應用,提升北斗時空數據應用價值,率先推廣北斗技術在無人駕駛系統和可穿戴設備中的標配化應用,創新多功能融合的信息終端產品,北斗系統已廣泛應用于交通、海事、氣象、漁業、公安、國土等十幾個行業領域,包括智能手機在內的采用北斗兼容芯片的終端產品,社會用戶總保有量接近5億臺/套,目前,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已完成基本系統研制建設,具備為用戶提供廣域實時米級、分米級、厘米級和后處理毫米級定位精度的能力,為了讓北斗系統盡快“用”起來。
加快研制體積小、功耗低、多用途的民用終端,為各行各業提供更好的導航定位服務,“為什么看重北斗,”一位參會代表跟記者閑聊時說,“因為這是我國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國內企業或者產業的創新用上北斗才會感覺有了主心骨,有了根基,”,為迎接黃金機遇期的到來,孔磊表示,首先就要積極運用政策、基金、項目、試點示范等多種創新手段,營造有利于產業發展的營商環境,例如,在北斗衛星導航等領域與社會資本共同設立一批高精尖產業基金子基金,以并購、股權等方式支持企業創新發展,不可否認的是,北斗系統的確是我國重要的空間基礎設施,在孔磊看來,隨著全球組網疊加應用領域的擴展,北斗產業發展正迎來黃金機遇期,根據計劃,到2018年,我國將要發射18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
到2020年前后,共發射30余顆衛星,向全球提供服務,“北斗三號組網衛星目前已經成功發射了12顆,系統建設進展順利,”楊元喜介紹說,北斗系統應用產品也已經輸出到70余個國家和地區,其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已達30余個,8月27日,北京市召開了一場北斗衛星導航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應用推進會,來自交通、市政、旅游等行業的幾十家企業到場,希望在此尋覓機會將“北斗+”在自身業務上,自2016年以來,北斗系統在各行業領域遍地開花,據了解,我國已有40萬臺警用終端接入北斗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