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提出用技術手段進行行業監管,但是現在的技術或者概念,是不是未來要走的方向?我認為大家都被忽悠了,被這些科技以手段的名義忽悠了。最近一個多月,很多客戶都來問我,現在有AEBS了,能不能裝?連中交協的領導都這么問。那是剎車,我敢裝嗎?能夠在后市場里面裝嗎?現在有很多概念,很多想法。上周領導召集了一大批企業開會,要研發新產品,把很多技術疊加進去了。但是我們忘了一點,連最基本的東西都不是很成熟,北斗衛星定位還做不準,北斗衛星定位在商用車車聯網領域在2012年、2013年是做得很準的。現在為什么不準了?2012年、2013年一個定位模塊300元,現在是多少錢?15元!怎么做得準?沒辦法,我們最近準備用回國外的定位模塊。所以說,我們在路上走的時候,是否也要想想,方向真的對了嗎?
從從1998年開始做產品,2009年是商用車應用元年,我們是做私家車出身的,2009年開始,汽車行駛記錄儀、GPS定位儀和通訊相結合。后面幾年,全部都是新技術、新應用,但是這些新技術和新應用的產品降價很快。我們現在做5G,加一個通訊模塊3千元,可能到明年后年價格會下降1千元左右。如上圖所示,從2009年開始,國家發布相關政策的頻次越來越高,要求越來越多。現在發文也特別多,最終結果大家都得按發文要求做,不做就占領不了市場。
行業已經到了什么地步?本來是車載監控行業,是服務行業,現在已經做到什么行業?包括衛星通訊,汽車行駛記錄,駕駛行為分析,汽車視頻監控,汽車遠程診斷,多媒體車聯網,智能化分析等等。我們從一開始是做通訊的企業,做定位的企業,現在要做這么多事情。現在的企業,要做好很難,什么都得懂,什么都得會,都會用,還要用的好。
現在概念也很多,我認識的一個專家從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這方面去分析,后面都不是傳統車載設備能做的,都無人駕駛了。因為大家都知道,司機是操作主體、責任主體,那最好是不要司機了,最好只管機器,所以就沒傳統車載設備的事了,這么一個發展的路線。
現在我在想一個事情,就是一個產品,要解決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就是道路安全問題。在道路安全里面,八個小時安全的需求結合起來成為一個產品,的確是市場的需求,也是今后技術發展的一個方向。
不忘初心,不忘初衷,什么叫安全監管。真正能夠降低危險駕駛風險,降低事故的發生率;真正能夠讓行業參與者自覺遵守各項法律和法規;真正能夠在出現交通事故厘清真相,分清責任;真正能夠讓違法違規者得到應有的處罰。其實就是事前發現得了,事中看的到,事后能處理及時。這就是初心,本意,而不是把很多東西疊到里面去。運輸安全監管不在于管,在于用!現在裝這么多的設備,發現很多設備安裝后,沒人用,或者用的不好。現在的政策和概念,不少是跟司機是對立的。現在運輸安全管理系統主要強調的是政府、監管機構和運輸公司的需求和方便,但是作為每天工作在第一線的司機的要求往往排在后面,甚至忽視,因而,在車載監控設備的安裝在營運車輛上,司機完全沒有體驗感,甚至是反感。在目前互聯網、車聯網和信息交互的環境下,一個監控管理系統要轉變成一個關愛系統、一個交易系統、一個安全系統和一個提高工作效率的系統。
這是我常說的一句話,雖然有點吹牛,但做最好很難。產品還是應用為王,創新不是監管的創新,而是服務的創新,服務的主體要放在“面向司機與企業”,也就是“面向司機與企業”的應用創新。產品還是體驗為先機,行業最為缺乏的就是產品體驗,主要的原因是長期以來行業強調的監控、管理,恰恰缺乏的是司機對產品的體驗。產品還是品質為尊,要得到真正的應用,沒有優異的品質是無法保證的。
道路運輸安全產品現狀包括:市場火爆,競爭無序;強制被動,體驗全無;價格紅海,質量低下;互聯網+,無處著力。大家看到滿世界都是主動安全,主動安全從2017年出來,2018年啟用,剛出來的時候,價格是5千元一套,現在只要1千多。這么多功能、這么多要求,怎么做到1千多?做這樣一個產品,一個新的東西,做都沒做好,價格就到了原來的1/3,都不知道后面怎么做。現在“互聯網+”模式,但設備企業該找誰要錢?當然,今天談到的商用車金融,我們找金融要錢,找別人要錢,這體現了“互聯網+”的概念。
政府牽頭出臺相關標準規范行業。監管機構將結果管理與過程管理相結合,產品質量不是“一檢就靈”,而是在于用檢結合。運營平臺緊緊把握政府、監管部門和用戶的安全需求,提高車載監控產品安裝和維護質量,給行業提出實際的需求。生產廠商緊跟技術發展潮流,用最可靠的技術,最好的軟硬件解決方案,最誠實的服務精神,提供市場急需的產品。用戶以用好產品降低事故風險為目的,杜絕應付運營證檢查,甚至破壞產品。
第一,生產廠商是技術集成者,采用成熟可靠的技術成果是關鍵。舉個例子,從2013年、2014年開始治理超載,但是稱重傳感器又貴,安裝又復雜,而且還需要每年根據車況來調整設備。現在我不知道多少錢一臺,過去是3、4千元,安裝時間至少一天以上才能夠稱的準。但真正的目的是什么?查超載。查百噸王其實很簡單,就是加個胎壓傳感器就可以搞定,為什么?司機超載要打100的胎壓,10公斤的胎,要打20公斤的氣進去。稱重,這個稱準了才行,稱到10%的精度。超載什么時候只超過10%?不超一倍叫什么超載!很簡單,加個胎壓傳感器,你去查,絕對超載。并且現在的胎壓打這么高的壓,又成為另外一個安全隱患,容易爆胎。前兩天有個客戶推薦說,他們有個叫智慧胎壓管理系統,加到車載安全系統里面,把稱重壓力檢測住了,就不可能超載,上路就報警,查獲百噸王就是這么簡單。所以有時候采用一些成熟的、簡單的技術,可以達到很多管理的作用和效果。像我跟謝總討論,北斗監控如果產品成熟穩定,用好了,可以解決很多問題,80%、90%的問題可以解決。從質量上說,功能越簡單,產品質量越容易做的好,現在產品這么復雜,做好不容易。第二,生產廠商是車載監控產品的研發設計者,從硬件方案到軟件架構需要首先要考慮到產品的應用環境和可靠性。就是硬件和軟件,這兩個質量都要考慮,過去只考慮硬件質量,沒考慮軟件質量,其實是用的問題,軟件的質量也要把考慮。第三,生產廠商是車載監控產品的質量控制者,從產品元器件選型到工藝流程,從細節入手,嚴把質量關。注重細節的研發和生產理念,以保證品質不惜成本的價值理念,締造高品質口碑。目前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產品表面功能“同質化”造成的價格戰越演越烈,各級管理部門和運輸企業應該著重于產品內在的品質,選擇具有可靠性設計的車載安全產品,保證在出現安全事故時“錄得到、存得住、讀得出”。“錄得到”不一定是錄視頻,還包括錄軌跡、剎車等等,“存得住”出了問題要有存檔,“讀得出”是出了事故要讀得出來。最后,生產廠商是車載監控產品的質量責任者,密切跟蹤產品應用的質量問題,服務延伸到用戶。作為最早從事汽車行駛記錄儀研發和生產的廠家,我們深切感受到,產品質量不僅是出廠時的保證,更是貫穿安裝、日常監控和維護全過程。安裝與日常維護的可靠性,才能保證產品的長壽命的可靠使用和維護。